快傳號/育兒知識看這里
最近一位育嬰師姐姐(王姐)跟我聊天,說她帶的寶寶現在的脾氣臭的不要不要的,動不動就撒潑打滾,一家人都要快被這個小魔王折磨瘋了。
招聘保姆|http://www.aixinbaomu.com
平時只要有什么事不順她心,就會大喊大叫,整的全家不得安生;
自己玩玩具玩的好好的,忽然就把玩具扔在地上,還會去踩兩腳;
平時只要做錯事,你還沒有開始批評呢,她自己就先嚎啕大哭起來。
......
這樣的事情每天都在上演,王姐一個勁感嘆那個曾經的乖乖女已經不存在了,現在簡直是個小惡魔。
你根本不知道,她什么時候就會忽然發脾氣,不分時間,不分場合,讓人瞬間崩潰,這樣的情況,我相信很多媽媽和育嬰師都遇到過。
其實,我家大寶有一度也是這樣,我是踩著她的情緒地雷過到了現在,為此我翻閱了上百本育兒書籍,最終總結出了一些經驗,下面分享給大家!
01
孩子發脾氣不見得是壞事
兒童心理學者黛博拉·麥克納馬拉博士認為: 讓孩子將脾氣發完,而不要試圖阻止孩子發脾氣。因為發脾氣本身是無害的。
所以,我們要正視并接納孩子的情緒,在了解原因之后幫他們紓解。
幫助孩子正確處理情緒,好處多多。
No.1
親子關系更加親密
孩子發脾氣的時候,他只是在這一刻拒絕與人溝通,所以,家長們不要試圖去阻止孩子情緒發泄,更不要有過多言語干涉,等孩子情緒風暴度過之后,蹲下來,抱抱他。孩子會更好地接受你、信任你。
No.2
有助于孩子學習
帕蒂·惠芙勒說: “當孩子不能再專注一件事時,通常是有情緒上的阻礙。”換句話說,發脾氣可以讓孩子更加專注做一件事情,更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。
其實,很多孩子是因為一件事情反反復復做不好才鬧脾氣的,比如積木總是堆不起來,走路的時候總是摔倒等等,最后都會為此而哭鬧一頓。
而這并不是我們通常認為的,積木不好玩或者走路摔疼了,才導致他們哭鬧不止。
同時你還會發現,孩子的脾氣爆發之后,他們的思路反而更加清晰,學習東西往往會更快。
02
正視孩子的情緒,
明白他為什么發脾氣
其實孩子發脾氣不是無緣無故的,都是有原因的:
No.1
先天氣質類型使然
如果孩子的大脾氣是先天氣質類型所致,家長的接納更容易讓孩子感覺到愛的包容與支撐,進而得到更多情感的滿足,而一個情感需求得到滿足的孩子,他的內心是平靜的,不容易發脾氣的。
No.2
后天環境養成的
我觀察過以前我家大寶發脾氣,比如當她多次為了同一件事情喊我很多次,我沒有注意,她就會很惱火,然后開始哇哇大哭。
其實,她這么做的目的僅僅是為了引起我的注意。
平時,姥姥姥爺帶她逛商場,看到想買的東西,如果不給她買,她也會在公眾場合大喊大叫,姥姥姥爺沒辦法只能給她買。
這樣一來,她就知道了,只要我發脾氣,我想要的東西就會得到,以后她也會采用這種方式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。
還有一些時候,她自己玩積木,玩著玩著就一把推倒,氣呼呼地跑了,觀察了幾次我發現,這是因為她多次都堆不好。總的來說,大寶每次發脾氣都有一些理由,極少無緣無故的發脾氣。
通過上面的情況我們可以看出來孩子發脾氣通常是以下幾種原因:
No.1
需求沒有被滿足
比如玩的很開心不想睡覺、在商店里看到好玩的好吃的要買、看到喜歡的電視節目想一直看下去,這些需求一旦被家長拒絕,孩子自然會不開心。
No.2
被批評誤解,心里委屈
從“情緒分化”的理論來看,嬰兒最初只有“舒服”和“不舒服”兩種情緒,等到六個月大,“不舒服”分化成為“生氣”和“難過”兩種情緒。
當被誤會時,孩子會出現生氣難過兩種矛盾情緒,這時大腦出現混淆,往往會出現大叫、大聲說話、跺腳的動作。
No.3
產生挫敗感
孩子和別人一起游戲比賽的時候,如果落后對方便生氣,又或者在自己學習或者游戲的過程中遇到難題而表現出各種情緒,這就是典型的“輸不起”產生的挫敗感,也是孩子發脾氣的一大原因。
03
孩子發脾氣了,
你可以這樣應對
孩子發脾氣的時候,他們自己是意識不到自己是在發脾氣的,所以這就需要我們大人做出正確的引導,只有我們引導的好,孩子下次就不會無緣無故發脾氣了。
1、傾聽孩子,對孩子有耐心,不要反過來對孩子發脾氣
平時除了要照顧好孩子的吃喝拉撒,也要多拿出時間陪伴孩子,只有在關愛下健康成長的孩子,才會成為一個情緒穩定的孩子。
當看到孩子發脾氣,一定要提醒自己控制,千萬不能和孩子產生對抗情緒。如果在家以外的地方,就帶孩子到一個相對安靜的地方。
2、幫助孩子說出他們的情緒,承認孩子憤怒的同時,設定必要的限制
比如,告訴孩子“我知道你很傷心,你可以生氣,但不能罵人打人。”這個過程可能需要持續一會兒,也許孩子會大哭起來,但這是一種情緒的宣泄,不妨讓他完整地釋放,直到安靜下來。
3、嘗試恰當轉移注意力
2~3歲孩子注意力的維持時間也只有3~5分鐘。當孩子哭鬧不止時,采用注意力轉移的方法通常會有效果。
對于3歲以上的孩子,還是要和孩子多溝通,了解他的最終需求和尋找相對應的解決方法。
4、如果孩子變得更憤怒,千萬不要留他一個人“冷靜”,更不能從他身邊走開
有專家建議讓發脾氣的孩子獨自去冷靜一下,坐“安靜椅”,這樣做會讓孩子認為他只能獨自面對內心的感受和情感,容易把內心的恐懼、失望壓抑在心里,久而久之,就把親子溝通這扇門關閉了。
如果孩子讓你走開,你可以后退幾步,但是千萬不要真的走掉。你可以對孩子說:“行,我后退一點。但是在你難過的時候,媽媽(阿姨)還是想陪著你,我就站在這里,如果你需要我,我再過來。”
給他一定的空間,孩子的安全感就會增強,他的憤怒情緒會加速釋放,這樣他就能快速緩和下來。
5、孩子情緒平穩之后,要告訴孩子你還愛她
一旦哭鬧、發脾氣結束,孩子把內心的情感全部釋放出來,可能會筋疲力盡的入睡,也有可能變得更加輕松歡快。
這個時候,家長一定要對孩子表達一下愛意,讓孩子感覺到你與他更加親密了,現在對孩子提什么要求,可能他都會答應。
一個經常憤怒的小孩,說明他的內心積壓了太多負面的情緒。
所以,我們要引導孩子一步一步的把情緒釋放出來,并不需要做太多工作,就是給內心受傷的小孩提供安全和親情,用愛來引導一切,比任何方式的鎮壓和說教都好過一千倍。
慢慢的孩子會明白,他不能永遠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,但是他擁有接受他的父母家人,當孩子的內心擁有這份愛,內心就會越來越強大,能夠承受挫折,不至于遇到點事情就暴怒了。
最后,我要特別提醒一句: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。
只有父母遇事心平氣和,處理問題冷靜理智,孩子才能開朗陽光而不無理取鬧。如果大人愛發脾氣,孩子也會有樣學樣的。
由于脾氣性格是長期養成的,要改起來難度很大,但為了給孩子創造一個溫馨祥和的家庭氛圍,我們必須努力控制自己。
[本信息來自于今日推薦網]